古人发的“短信”是什么样的? (2)

古人发的“短信”是什么样的? (2)

《乞米帖》(局部)

有的短信善于描写抒情。南朝梁学者刘峻为朋友送去一些橙橘,并附上一篇短信,后人名为《送橘启》。原文为:“南中橙甘,青鸟所食。始霜之旦,采之风味照座,劈之香味噀人。皮薄而味珍,脉不粘肤,食不留滓,甘逾萍实,冷亚冰壶。可以熏,可以芼(mào)鲜,可以渍蜜。毡乡之果,宁有此邪!”刘峻用64个字,把橘子的美形、美味,可闻香、可生食、蜜饯的特点,描述得精妙入微,几可作为文学精品来诵读。再如曹丕的《与吴质书》,介绍葡萄的味道特点:“脆而不酸,冷而不寒。味长汁多,除烦解倦。”与《送橘启》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请柬类的短信,古代也颇受重视。清人吴锡麒,邀请友人张心甫同游杭州宝石山,短简为:“枕上闻鸟声关关,披衣起盥,日色已上纸窗。望宝石诸山,轩豁呈露,笑黛宛然。足下能同一游乎?已买碖舲以待。”寥寥43个字,写景写情,让人叹为观止。以诗歌邀友人相聚饮酒,是以韵文形式写的短信。白居易的两首五绝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,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。”“小碞二升酒,新簟六尺床,能来夜话否,池畔欲秋凉。”应是诗柬的代表作。

古人对短信是经过周密思考后认真撰写的。明末清初的宋祖谦写给胡元润的短信,用31个字评论绘画写生艺术的似与不似的问题:“写生,赵昌意在似,徐熙意在不似。意不在似者,太史公于文,杜少陵之于诗也。”意惟期多,字则求少,对比分析,理深意明。用短文讲道理,尤其难为。章世纯给其弟子饶子正写了一封论财的短信:“财者,变化万物者也。愚者在财而智,直者当财而曲,诚者在财而伪:此之谓财。”这30个字可以作为一篇论文来读,意旨深刻,字字珠玑。还有一篇文字极为简短的答谢信可供欣赏。沈守正收到王献叔赠送的兰花后,写信致谢:“蕙何多英也?谢。”您馈赠的蕙兰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花朵呀?太感谢了!6个字的短信,承载着无尽的花香友情。

刘勰在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中说,简牍“贵在明决”,“辞若对面”。“贵在明决”是说短信文字虽少,要把事情和观点,说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“辞若对面”,即指写信人与受信人如对面相视,写信人的形象、品格、道德、修养、文化、功力,透过短信已展示在对方面前。文品即人品,古代短信的优秀传统,在新时代的新短信中,仍有可资借鉴的东西。

相关推荐

嚮的解释
365bet日博亚洲

嚮的解释

📅 08-22 👁️ 3588
速卖通店铺审核需要多久?审核未通过的原因是什么?
喇叭尺寸对应多少厘米
365提款经验

喇叭尺寸对应多少厘米

📅 09-04 👁️ 7771